銘傳大學法學論叢各期目錄
期別 | 篇名(中文) | 作者 |
第32期 | 論宣誓的效力問題 | 陳新民 |
競爭法上禁止差別待遇之法規競合-從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三則關於有線電視系統頻道授權金之歧異判決談起 | 賴源河 | |
臺灣獨立機關與行政法人定位與職權之法制設計 | 紀和均 | |
論凶宅買賣資訊管理及公開 | 莊雅琪 | |
第31期 | 無效遺贈轉換及死因贈與成立之實務研究-兼論臺灣高等法院 107 年度重上更一字第 6 號民事判決 | 吳珮君 |
論中國營利性法人的人格利益之商業利用行為 | 許郁婷 | |
南海航行自由爭議-「中」美觀點與立場之評析 | 高木蘭 | |
試管肉-美國規範架構之初探 | 武孟璇 | |
德國技職教育-體系與法律基本結構 | 林依仁 | |
第30期 | 連續交易操縱行為之分析 | 張孟妍 |
公司經理人忠實義務與資訊揭露責任 | 徐珮菱 | |
遺產分割請求權之探討 | 吳珮君 | |
金融監理強化機制初探研究 | 蘇怡慈 | |
第29期 | 《特刊》德國企業制裁體系-背景、現況及前景 | 許絲捷 |
證券交易法上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解釋及適用爭議 | 王志誠 | |
打不倒的王權?!再論投保法第十條之一 | 洪令家 | |
未通知監察人出席董事會會議之決議爭議-評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57號民事判決及其歷審判決 | 蘇怡慈 | |
第28期 | 洗錢防制法修正評析─以電信詐欺犯罪為中心 | 傅美惠 |
學生團體保險之改革與法制芻議 | 彭金隆 | |
3D列印侵權態樣之解析─以美國專利法第271條檢視 | 謝祖松 | |
公司僵局對策與臨時管理人制度之實務爭議與修正課題 | 林盟翔 | |
第27期 | 最高行政法院有關行政契約案例之分析-2016 年案例 | 陳世民 |
證券市場違法炒作股票刑事審判實務認定分歧之探討-以證券犯罪主觀構成要件為中心 | 李開遠 | |
宗教自由的界線性分析 | 段知壯 | |
從法國地方立法權的強化過程分析司法院 738 號解釋對臺灣地方立法權的建構模式 | 紀俊臣 紀和均 | |
第26期 | 淺談跨境毒品偵查之現狀與困境 | 李易容 |
中國大陸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監管法律制度之初探 | 周蓓 王振邦 | |
論大陸地區證券衍生品的管轄衝突-以市場特徵為中心 | 劉成墉 | |
最高行政法院有關行政契約案例之分析-2015 年案例 | 陳世民 | |
第25期 | 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探討勞動派遣之共同僱主責任 | 唐順明 |
民法第八百六十六條有關租賃關係除去時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 | 吳珮君 | |
證券市場內線交易犯罪有關重大消息成立『明確時點』應如何認定解析 | 李開遠 | |
論不法原因溢付稅款之公法上退稅請求權-以最高行政法院 104 年度判字第 377 號判決為例 | 王永富 | |
第24期 | A Study of Issue Preclusion of the U.S. Patent System Based on Foreign Patent Arbitration | 謝祖松 |
再保險與保險代位-我國理論與實務發展之評析 | 林勳發 陳俊元 | |
論習慣國際法之「危急情況」抗辯與投資協定之「例外條款」在國際投資仲裁適用-以涉及阿根廷經濟危機的投資爭端為例 | 許慧儀 | |
中國網路司法拍賣制度現況之評析 | 李貞遉 | |
重新省思內線交易之立法-以刑事責任為限 | 涂春金 劉柏江 | |
第23期 | 一件祭祀公業土地判決為中心探討優先購買權相關問題 | 吳珮君 |
論自然人經常居住地法的適用 | 李大朋 | |
台灣憲法制度下半總統制的二元行政權論 | 張文彬 | |
論我國現行法學資料有關法律註釋(Legal Citation)體例規範標準化之建立-比較美國法律文獻註釋體例規範之引用 | 李開遠 | |
第22期 | 論基地優先購買權之要件及相關問題 | 吳珮君 |
論專利行政機關之司法權-以美國及大陸相關制度為比較對象 | 謝祖松 | |
以法律經濟學初探司法判決中「凶宅」地點認定之權責-以所有權人責任為中心 | 陳耀峰 | |
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論通姦罪之除罪化 | 唐順明 | |
第21期 | 行為請求權強制執行方法之再建構-以刊登道歉廣告之強制執行為中心 | 劉玉中 |
論美國南海政策與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影響 | 高木蘭 | |
孤兒著作非合意授權機制之研究 | 許炳華 | |
保險契約解釋原則及例外-以精明被保險人例外法則為中心 | 陳炫宇 林勳發 | |
第20期 | 教育部依據「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所推動之大專畢業生就業方案之法律性質之探討-以契約角度為主 | 陳世民 |
論醫療行為之告知說明義務 | 李進建 | |
利害關係人權益在企業併購法制型態之探討 | 許郁婷 | |
以台灣證券交易所製作之『股票交易意見分析書』作為追訴處罰股價操縱行為-「不法炒作」證券犯罪在刑事訴訟法是否具證據能力之探討 | 李開遠 | |
第19期 | 大法官會議解釋第 693 號評釋兼論認購(售)權證發行之定性 | 賴源河 蓋華英 |
證交法內線交易犯罪規範變更是否適用刑法第 2 條新舊法適用比較之研究7 | 李開遠 | |
委託行使公權力之案例研究-行政契約 v.私法契約 | 陳世民 | |
中菲南海爭議之國際仲裁-兼論臺灣立場 | 高木蘭 | |
第18期 | 讓與不破租賃規定適用之釋疑 | 黃鈺慧 |
2009 年大陸保險法修正評析 | 林勳發 | |
羅馬法上消滅時效建制理由的管窺 | 溫俊富 | |
論黃岩島事件對南海情勢之衝擊 | 高木蘭 | |
第17期 | 再論勞動契約中最低服務年限約定之效力 | 陳明暉 |
內線交易犯罪構成要件該當性適用疑義探討-最高法院 100 年台上字第 1449 號判決評析 | 李開遠 | |
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之省思-以共有不動產之處分為中心 | 溫俊富 | |
日本民事訴訟上關於「獨立當事人參加訴訟」之進展-以其程序運作與相關問題為中心 | 劉玉中 | |
內線交易消息受領人之探討-以遠距消息受領人為中心 | 劉成墉 | |
第16期 | 論專利產品再生利用與專利權保護之調和 | 陳蕙君 |
民法第九四九條規定之評釋 | 黃鈺慧 | |
從保障當事人或第三人利益之觀點探討行政契約與行政處分並存與否之實益-法國發展「I'acte d tachable」(可分離行為)等相關概念之參考 | 陳世民 | |
我國有關土地與建築物間法律關係之探討-以處分一體化之立法規劃為中心 | 吳珮君 | |
刑事犯罪行為主觀溝成要件在證交法「內線交易」犯罪適用之探討 | 李開遠 | |
第15期 | 跨國上市櫃有關股東權益保護之法律適用與衝突 | 賴源河 |
日本民事訴訟上關於「獨立當事人參加」訴訟之進展跨國上市櫃有關股東權益保護之法律適用與衝突-以其訴訟架構為中心 | 劉玉中 | |
論空間權之法理-以大陸物權法有關空間權之立法為中心 | 吳珮君 | |
美國「移民及國籍法」有關國籍取得、放棄及雙重國籍法律問題之研究-兼評前立委李慶安被控雙重國籍擔任公職案 | 李開遠 | |
內線交易免責抗辯事由之探討 | 劉成墉 | |
第14期 | 大陸關於土地與建築物間法律關係之探討-以房地一體原則為中心 | 吳珮君 |
行政契約廣泛適用於公權力領域的可行性及風險預防之研究 | 陳世民 | |
證券市場內線交易與公開原則規範之財產權特徵 | 武永生 | |
論股份收購與勞動關係之維持-台灣台北地方法院 95 年度勞簡上字第 62 號民事判決評釋 | 陳明暉 | |
由頻譜管制規範之演進探討公共利益說之適用 | 謝祖松 | |
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七十一條有關內線交易罪「犯罪所得」金額計算相關問題之探討 | 李開遠 | |
第13期 | 共有物分割基本法律問題之探討 | 黃鈺慧 |
證券交易法第 157 條之 1 內線交易關於重大消息「實際知悉」修正條文之探討 | 武永生 | |
我國情報工作法制之研究 | 許克文 | |
我國不動產信託的現狀觀察與問題探討-以桃園縣中壢地政事務所九十八年度信託登記案件為素材 | 溫俊富 | |
大陸強制汽車責任保險制度比較評析 | 林勳發 | |
第12期 | 美國法律資料註解規範(legal citation style)之探討(一) | 李開遠 |
美國證券詐欺損害賠償案件損失因果關係要件概念與認定標準之發展 | 武永生 | |
羅馬法上取得時效建制理由的考察 | 溫俊富 | |
少年事件審前調查之研究-以日本為借鏡 | 唐珮玲 | |
台灣金融機構在大陸關聯交易的法律問題研究 | 林永法 | |
第11期 | 內線交易案件消息重大性之認定-股市之極限遊戲規(二) | 武永生 |
行政契約認定標準之探討-以「台北市犬貓絕育特約動物醫院契約」為例 | 陳世民 | |
消滅時效制度存在理由試論 | 溫俊富 | |
生物科技發明的「公序良俗」條款與憲法基本權利之適用問題 | 許炳華 | |
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禁止董事長及實際負責人出境制度之析與檢討-勞動債權保障制度的重新思考 | 劉士豪 | |
第10期 | 網路交易契約問題之研討-以消費者保護法與民法之規範為中心 | 李英正 |
英美物上負擔制度及其借鑒價值 | 孟勤國 | |
過失醫療行為與刑事責任關係之實務回顧 | 劉秉鈞 | |
我國證券市場「不法炒作」操縱股價犯罪行為主觀構成要件意圖認定之探討 | 李開遠 | |
內線交易案件『獲悉』與『利用』之爭論-股市之極限遊戲規則(一) | 武永生 | |
第9期 | 論法官之政治中立 | 范姜真媺 |
民事法院有關行政契約裁判之研究-以給付行政為範疇 | 陳世民 | |
有關拋棄繼承期間之實務探討 | 吳珮君 | |
政府股東指定擔任董監事身分之定位與法律責任之探討-兼評釋字第三○五號 | 郭土木 | |
會計師專業倫理與財務報表審計簽證法律責任之研究 | 李開遠 | |
第8期 | 法官遴任與退場機制-美國與我國法制之比較觀察 | 蔡烱燉 |
論我國之環境訴訟 | 林素鳳 | |
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三十七號對專利鑑價之影響 | 詹炳耀 | |
教育資訊公開與保護之探討 | 范姜真媺 | |
論我國商標註冊要件之適用 | 汪渡村 | |
台湾競争法の組織と手続 | 顏廷棟 | |
第7期 | 案件同一性對於訴訟客體安定性之探討 | 劉秉鈞 |
專利品再生利用適法性之探討-以專利侵權為中心- | 汪渡村 | |
從日本經驗談智慧財產權信託與技術移轉問題「非典型勞動關係的勞資爭議問題與解決」學術研討會《特刊》 | 李智仁 | |
第6期 | 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三款處罰股價操縱行為「相對委託」刑事責任之探討 | 李開遠 |
譯老年保障的策略與解決方案之比較 | 劉士豪 | |
日本資訊公開法有關個人資訊之保護 | 范姜真媺 | |
論銀行之防制洗錢課題與確認客戶身分義務 | 李智仁 | |
論聯合國之集體不承認實踐:以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之決議與實踐為核心 | 張孫福 | |
第5期 | 職務發明適當報酬金之研究 | 汪渡村 |
信用卡之使用與詐欺罪 | 鄭淑屏 | |
勞動契約的主要義務與附隨義務之研究 | 劉士豪 | |
智慧財產證券化風險評估之研析 | 謝福源 | |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論「合理權利金」之增訂及法理依據 | 周漢威 | |
第4期 | 論中草藥植物之專利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理念之調和 | 汪渡村 |
民事審判權及其豁免 | 陳啟垂 | |
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五條第一項第一款處罰股市「違約交割」刑事責任之探討 | 李開遠 | |
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個人資訊保護法之交錯適用 | 范姜真媺 | |
我國之「勞動憲法」 | 劉士豪 | |
專利審查應否援用公序良俗作為審定之標準-從人類胚胎幹細胞之可專利性談起 | 劉憶成 | |
第3期 | 大型零售通路事業百貨化之市場界定研究 | 趙榮耀 |
醫療方法可專利性之研究 | 汪渡村 | |
外國法人的權利能力與當事人能力 | 陳啟垂 | |
刑事訴訟新制施行初期實務上常見刑事訴訟程序違法類型及其效果-從台灣高等法院刑事訴訟新制施行心得研討會及最近最高法院判決談起 | 鄭淑屏 | |
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有關股市「內線交易」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及其相關責任之探討 | 李開遠 | |
第2期 | 政府資訊公開與營業秘密 | 范姜真媺 |
論不合法起訴的裁定駁回-「裁定」駁回欠缺訴訟要件或有訴訟障礙的訴訟的不合理規定 | 陳啟垂 | |
論國家對於通訊傳播之管制-從德國之規範取向論我國通訊傳播基本法之基本議題 | 陳耀祥 | |
團體協約效力及拘束力之研究-兼論「代理工會廠場」條款在我國團體協約制度實現的可能性 | 劉士豪 | |
專利侵權損害計算標準之研究-以所失利益為中心 | 汪渡村 | |
証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四款處罰股價操縱行為-「不法炒作」刑事責任之探討 | 李開遠 | |
創刊號 | 論網際網路時代專利法因應之道 | 汪渡村 |
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之立法 | 范姜真媺 | |
全球化下的「新世紀法學」初探-兼及台灣法理學與法學教育的思考 | 廖緯民 | |
日本、大陸及我國法人格否認理論與一人公司關係之探討 | 趙德樞 | |
日本消費者契約法對我國消費者保護法制之啟示與影響 | 杜怡靜 | |
從證券交易法之修正論刪除第一五五條第一項第二款有關處罰股價操縱行為-「沖洗買賣」刑事責任之探討 | 李開遠 |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與第三人的保護-民法第八十七條第一項但書的檢討 | 陳啟垂 |